美敦力、史赛克等国际巨头环伺的赛道中诺美新创如何率先突围?
“对不起对不起,最近实在太忙了。”这是电话接通后,诺美新创CEO崔腾说的第一句话。
而从接触到完成采访,这位创始人不是在接待专家的路上,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即使在采访过程中,这位CEO也因几次电话接入而不得不断线。但在短暂的掉线后,崔腾总会在及时返回采访后第一时间表示“抱歉,确实太忙了。”
即使每天行程被各种事务安排得满满当当,从崔腾的语气中,动脉网却没有听出一丝的疲惫,反而在短短一个小时里,感受到了这位创业者的风格——理性、睿智,干净利落,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不曾说过一句废话——正如崔腾的人生经历。
26岁,在完成首次创业股权退出后的崔腾,选择去了全球商学院的金字塔塔尖——沃顿商学院进行深造,毕业后又担任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高级顾问、出任了中信资本副总裁,负责大中华区医疗、农业及生物产业项目的投资。
但顶着耀眼光环再次“出道”的崔腾,却选择了一条低调的赛道,创立了一家低调的公司——诺美新创医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诺美新创)
诺美新创这一名字或许还未被多数行业人士熟知,但很大概率,熟悉国内耳鼻喉医疗器械赛道的人,一定听说过莱诺这一个名字。这便是诺美新创的前身。
时至今日,这家成立7年的公司已跻身成为了国内耳鼻喉科医疗器械年销售额过亿的企业之一,其余企业主要为海外企业,即美敦力、施乐辉、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及史赛克。
但坦白而言,目前外界对于耳鼻喉医疗器械发展状况的感知仍然不明显,对诺美新创的认知,也大多停留在“多轮大额融资”的知晓层面,即使知道诺美新创融资能力强劲与其强大的团队阵容、巧妙的业务模式有关,也多停留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层面,未曾探究背后深意。
因此,在某日午后,动脉网带着对这家国内耳鼻喉器械本土企业佼佼者的好奇,开始了对其创始人的访谈。而随着访谈的深入,一幅关于诺美新创的发展全貌图,也被一点点展开。
“诺美新创选择耳鼻喉科医疗器械赛道,完全是商业逻辑理性思辨的结果。”崔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但无论是诺美新创刚成立的7年前,还是行至D轮的“7年后”,耳鼻喉赛道似乎都未占据医疗器械的C位,“小而美”的标签,一直伴随着行业发展的起起伏伏。
另据灼识咨询数据,仅累积脑垂体瘤介入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等7种耳鼻喉手术主要术式在2025年有望达到745.7万台,2030年更是有望达到1211.7万台。
据崔腾介绍,在80年代以前,诸如鼻窦炎、腺样体等相关的耳鼻喉科手术所用的医疗器械不外乎刀、剪、钳,术式均为开放式,即会对患者面部造成较大创伤。例如,传统的鼻窦炎手术需要将整张脸剥下,手术结束后再缝回去,创伤较大。
但当时间行至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耳鼻喉外科手术迎来了技术的革新,诸如等离子系统、内窥镜等创新技术在耳鼻喉科手术大范围的应用的同时,也使得耳鼻喉外科术式趋于微创化。
而当微创化术式迎上消费升级,耳鼻喉科的诊疗量和手术量肉眼可见地起了飞。原因,自然也离不开耳鼻喉科的消费属性。
例如,儿童常见病腺样体肥大,除了可导致鼻塞、打鼾、咳嗽等症状外,还可导致牙齿外翻、嘴唇突起等外貌问题。而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升级趋势的出现,即使在自费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慢慢的变多家长和慢慢的变多的成人患者也愿意为此买单。
“这一点与口腔、医美十分相似。没钱的时候没人愿意花钱,有钱了以后人人都愿意在上面花钱。”在2021年的一次见面会上,崔腾向媒体表示。
但创新技术的出现叠加消费升级的趋势背景,为耳鼻喉科带来的,可不止是手术量的增长。
如果说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微创术式给了爱美人士以便利,那对公司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出手的时机到了。
例如,2017年11月,史赛克溢价收购了在耳鼻喉科应用增强现实技术的手术导航系统公司Scopis;2019年2月,史赛克又一次出手,收购了慢性鼻炎冷冻治疗器材的初创公司Arrinex Inc.而强生、美敦力等多家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也纷纷出手,积极地推进多项耳鼻喉科相关厂商的并购计划。
而吸引各大跨国集团和本土企业纷纷进入国内耳鼻喉科市场的,还有一个与其消费属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原因。
在耳鼻喉科,消费属性意味着自付比例比较高,据相关统计,超过70%的耳鼻喉疾病的诊疗均为自费。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耳鼻喉科,医保控费程度较低,意味着在这一科室,企业拥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定价权。
“虽然耳鼻喉与医美口腔一样带有消费属性,但耳鼻喉手术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难度较大、精细程度较高的术式。”崔腾表示,“用一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并且,目前多数耳鼻喉手术治疗都发生在公立医院里,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耳鼻喉科治疗规范性要好很多。”
而“治疗规范性较好”不仅意味着医疗质量的保证、相对较少的医疗纠纷,还意味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不用从0开始建立,从而意味着产品推广教育成本的相对降低。
行文至此,似乎所有的线索都在预示着这一个市场具有巨大的机遇,甚至拥有非常良好的竞争环境。但当有心入局的企业踌躇满志想要在这一赛道大展鸿鹄之志之时,面对美敦力、史赛克等国际巨头,可能内心也会有些犯怵——如何与这些“虎视眈眈”的巨头们一争高下?
面对动脉网的这一提问,崔腾显得十分云淡风轻,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缓缓讲述起了诺美新创的“底气”所在。
如果用崔腾的原话进行表达,则是“为耳鼻喉科医生提供‘诊断+器械+耗材’的完整解决方案。”但秉持着这一理念的诺美新创在创立之初被当时奉行追捧爆款产品的市场当成了异类。原因之一或许在于,虽然相比骨科、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相对小众,但其所需的器械却是五花八门。
仅以耳鼻喉科手术传统器械为例,据NMPA官网,其可分为刀凿、剪、钳、镊夹、钩针以及其他器械6类,内含耳鼓膜刀、鼻粘膜刀、鼻骨凿、酒渣鼻切割刀、上颌窦对孔凿、扁桃体剪、扁桃体止血钳、耳钳、鼻咽活体取样钳、耳用膝状镊、鼻用枪状镊、耳用探针、双头鼓式探针以及麻醉咽喉镜、支撑喉镜以及鼻镜等。
在产品种类繁杂且国外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行业背景下,崔腾还是选将诺美新创打造成一个耳鼻喉科手术产品集成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在受访时
这显然并非易事,而这个从一开始便选择迎难而上的创始人,在采访中向动脉网分享了背后的原因。
“做器械和做药的逻辑还不太一样,单个的药便能做到一个很大的市场规模,但对于单个的器械来说,一个亿的市场规模便已经很大了。并且,与药品相比,器械的‘生命周期’也较短,只有大约8至10年。因此,
这里所指的协同效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市场投入。当针对耳鼻喉科室的市场渠道被建立后,多款产品能够共享一个市场渠道,即市场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越多的产品管线可能会带来越高的收益,即市场投入的性价比越高;二是当拥有足够多的产品管线之后,企业对代理商的议价能力将会提高,就像崔腾所描述的那样——“若企业只有单个产品,那一定是企业‘求’着代理商,但若企业拥有全套的解决方案且在市场中占据较为强势的市场地位时,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代理商,都愿意主动与之接触。”
例如,诺美新创最新一代的鼻窦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集成了药物释放系统、扩张球囊。产品集成度高的同时,其所具备的技术门槛也自然被抬高,强化了诺美新创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
并且,在技术门槛被抬高的同时,也降低了相应手术术式的难度,降低了术式对医生依赖,降低了医生的学习难度。这无疑会对诺美新创的市场推广大有助益,且将直接助力诺美新创进军下沉市场。
“在国内,包括耳鼻喉科在内的许多医疗赛道,其发展瓶颈并不在需求端而是在供应端,例如包括医生、产品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的缺失,让许多基层民众的医疗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诺美新创之所以想要做整体解决方案,就是想要降低手术难度,帮助更多的医生更快速地学习、实施创新术式,从而惠及更多患者。”崔腾如是说道。
对诺美新创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士想必对这一策略并不陌生,对诺美新创不是特别了解的也能从字面上加以理解。但这三条线均有再值得展开细细解说的地方。
先将目光聚焦在自主研发上。目前,诺美新创分别在苏州、成都、上海、德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73人,研发项目覆盖了能量平台、动力系统、影像以及高值耗材等。
关于坚持Know-how式的授权引进的原因,崔腾曾在接受各个媒体访问时这样说道,“诺美新创的授权引进,交易逻辑很清晰,不是为了单个产品的商业化权利,而是更关心目前缺少的核心工艺技术。通过将这些核心工艺和先进的技术进行本土化落地,诺美新创的自我研发能力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2016年,诺美新创收购了日本SDL耳鼻喉相关的所有业务;2018年,诺美新创投资韩国Mega Medical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9年,诺美新创收购成都美创医疗并于2020年完成全资收购;2021年,诺美新创收购了德国知名内窥镜企业Endodoctor,同年,诺美新创收购了国内耳鼻喉手术器械公司桐庐斯科;2022年底,诺美新创收购了动力系统制造商贵州梓锐。
一笔接着一笔的投资战绩是外界对于诺美新创最深刻的印象,这也让许多人误以为诺美新创是一家投资公司,毕竟,创始人的投资基因让人印象深刻。
但比起投资回报,崔腾更关心的,似乎是如何打通公司之间的“血脉”,使被投企业能够早日迈向经营正轨。
以“战绩”中最为知名的美创医疗收购案为例,收购之前,美创医疗的年销售额仅为7000万,而在收购之后,美创医疗在2021年的年销售额超过了2亿,几乎为被收购前的3倍。这得益于崔腾在运营方面的思考以及投入的大量心血。
“目前,在公司运营方面,崔腾几乎投入了90%的时间和精力。”一家媒体曾这样评价崔腾。
据悉,2016年-2021年,诺美新创共经历了6轮融资,其投资方中既有尚珹资本、通和毓承、富达成长、远毅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美敦力这一大型跨国医疗器械公司的身影。(注:美敦力并非直接参与投资,而是通过旗下两支基金产品完成对诺美新创的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诺美新创最新一轮融资的时间已为2021年6月,此后,再未对外宣布过融资相关信息。取而代之的,仍是一轮又一轮的兼并收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诺美新创已然能够自体造血。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崔腾的佐证:“诺美新创仍在进行募资工作,但的确,近年来我们的募资需求会降低。因为诺美新创从2021年开始便已实现了盈利,2022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个亿。目前,诺美新创的现金流充足,但未来在长期资金市场中还会有一系列动作。”
例如,动脉网了解到,诺美新创已于今年2月13日与中信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A股挂牌上市。
对于诺美新创未来的发展,这位极其理性的创始人表示出了极大的信心,不仅是因为耳鼻喉器械市场本身发展前途的可期待,诺美新创已经市场验证可行的产品布局策略和商业策略,还因为作为本土企业所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