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11月14日,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届高交会,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盛大开幕。20年来,高交会已成为深圳的一张名片,而来自“老区”罗湖的创新企业,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活力:

  在旷视科技,“80后”的人力资源总监是团队中年纪最大的“老人”,IT人员的银行卡密码需要先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甚至企业的员工业余时间会通过游戏来比试个人计算能力;科易外科研制的手持式精准手术机器人系统,与国外企业竞技,试图开辟显微手术新领域;榕亨集团借助交通信号控制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控制策略自适应强大的“交通大脑”……

  11月9日,罗湖“双周发布”高交会专场上,上述企业同台亮相,展示了这些领先行业的创新产品。作为中国现代商贸业发展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科学技术创新成为罗湖未来发展的关键词,源头创新企业、机构在这里不断涌现。

  2017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277.17亿元;2018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2家,同比增长172%;2018年1—5月,罗湖区发明专利申请量609件,同比增长56.15%……一连串数字,足以见证罗湖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提升。

  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罗湖积极做出响应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号召,通过大梧桐新兴起的产业带建设激活了老城区的转型发展。

  2016年11月,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正式在高交会上推出规划建设思路。两年来,产业带不仅完成了土地整备和空间挖潜,还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作为重要载体,产业带在推动罗湖南北经济平衡发展、拓展产业空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

  整个产业带建设过程中,“四大攻坚战”是绕不开的话题,这直接开启了整个罗湖科学技术创新的“加速度”。

  “这里的数据丰富,我们在银湖的研究院环境棒极了”,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陈邦道这样评价罗湖。“罗湖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大环境与大梧桐新兴起的产业带的规划,为咱们提供了很大的平台。希望我们的科技成果能够跟整个城市的科技转型紧密整合,跟罗湖一块推动城市创新。”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杨旭青的评价也如出一辙。

  产业空间、招商引资、创新氛围以及营商环境是吸引“金凤凰”来此筑巢的原因,也是产业带助推罗湖科创发展的关键点所在。

  罗湖区科学技术创新局副局长李娟在双周发布现场介绍,目前,通过城市更新已启动的项目有6个,建成6个主题园区,2017年到2018年间已陆续腾出6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产业带自启动建设以来,突出‘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理念,形成产业化城市更新项目滚动开发效应。”李娟说。

  巢筑好了需要引来良禽。“产业带第一年就打造智慧城市产业园,去年又引进瀚海公司,今年将引进以AI、机器人为主的企业,”李娟介绍,两年内产业带引进科技公司238家,实现利税9.45亿元,近期正在遴选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重点产业项目,包括营收百亿级企业4个、20亿级企业5个。

  在李娟看来,如何为产业带营造产业氛围很重要。在产业带的建设过程中,年均举办各类沙龙、科技交流论坛等活动321场次,大梧桐双创大赛、中国首届人工智能大会等活动层出不穷。今后,产业带还会每年推出一到两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展会和论坛。

  企业落地以后服务很关键。“把企业引进来了,我们更关心企业能否在罗湖茁壮成长,”李娟表示,罗湖年走访企业226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35件,包括人才子女就业、住房、税务协调等问题。

  在即将举办的第二十届高交会上,罗湖将在1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区中设置罗湖馆,通过展板展示、实物展示、视频展示等多种形式,呈现罗湖科创发展新画卷。第二届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也将在15日举行,大赛吸引了海内外423个创业团队,在参加决赛的企业中,罗湖也会选出一些优秀项目落户。

  李娟在会上介绍,本次罗湖展团共筛选21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涉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显示、智慧城市、计算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

  生命健康的“组员”有:自主研发出轻型VR视力保护眼镜系统及外科知名专家的3D腔镜手术视频的深圳市数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幅度降低基因检测成本,并与临床医生一起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因检验测试业务的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有“全球首创”成功推出21世纪造福人类健康的高能负氧机系列新产品的深圳康源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而智慧城市“小分队”的力量同样强大,深圳市创互科技有限公司拥有“2D/3D地图的显示及指引或导航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将建筑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国内60多个城市和新加坡、阿联酋等地。

  在外科手术领域,医师“手抖”已成为亟须受到重视的行业问题。试想在医师“手抖”的情况下,手术质量会受一定的影响,而培训一个合格的手术师较为困难,其职业巅峰状态时期也较短。

  在双周发布现场,深圳科易外科技术有限公司代表王泽南展示了这样一个视频:在“特殊处理”的手术器械下,尽管医师手部震颤,但手术仪器的末端却能保持稳定,就像给手术器械装上了手持稳定器。原来,这台手术器械来自科易外科,是能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的手持式精准手术机器人系统。

  “过了40岁之后,医师手部的震颤会加剧,这一问题目前难以解决,在显微镜下尤为明显。”王泽南在双周发布上介绍,由于手部震颤,淋巴管缝合等非常难实现,“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用手持式机器人系统解决手部震颤,通俗一点讲,手术时手术师的手可以颤抖,但手术仪器的末端是稳定的。”

  有了这样一款手持式精准手术机器人系统,行业痛点问题能够迎刃而解,让显微镜下进行的眼科手术、等难度降低了不少。通过这一方式,手术师可以更精准地进行手术缝合、微型器注射等,科易外科还研发出多种显微外科器械,以针对不一样的显微外科手术,包括显微镊子、持针钳、剪刀和注射器等。

  王泽南说,看似传统的手术行业,如今也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准医疗三大科技领域,科易外科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于精确控制、实时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等算法。

  事实上,在手术领域,机器人对于许多医院来说并不陌生。不过,过去显微手术中广泛使用的机器人大都面临术前准备时间比较久、相应设备不足、手术时缺乏触觉反馈等问题,且价格较为昂贵。“传统的机器人需要一间重新设计的手术室,以让其在里面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我们研发的手持机器人并不是特别需要过多的准备时间,且由于是手持仪器,手术师可以直接感觉到仪器末端与人体组织的接触。”

  可别小瞧了这一身材小巧的机器人。据王泽南介绍,用针尖注射一个100微米(头发丝般纤细)的血管,只需要3秒钟就可以完成,节约90%的时间,机器人能纠正医师错误位移的80%以上。“医生大多非常容易接受我们的产品,大概15分钟的介绍之后就可以熟练运用产品。”他说。

  据介绍,虽然深圳科易外科技术有限公司还比较年轻,但团队已有16年的研发经验,投入2500万元研发经费,申请10余项技术专利,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手术机器人已然开辟了显微手术新领域。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外科手术器械领域美国约占全球30%市场占有率,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8%,对比欧美成熟市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医疗器械领域,中国一直在学习西方,而在显微外科领域,我们已站在同一个起跑线 旷视科技: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

  拿出手机,“刷脸”便能解锁;酒店入住,“刷脸”就可以核实身份;民事、政务办理,也能够最终靠“刷脸”认证使用者身份,提高可用性、处理效率……不知不觉中,“刷脸”已然成为不少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背后,离不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的攻坚,其中便包括已在深圳罗湖布局的旷视科技。

  2011年,旷视科技成立于北京中关村,在改革开放40周年前夕,旷视科技落户罗湖,旨在推动AI产业在深圳的发展。“旷视科技也是大梧桐新兴起的产业带引进的科技公司,在国内做人脸识别名列前茅。”李娟介绍,旷视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已从人脸识别拓展到了智慧商业。

  如果将时钟拨回2016年3月,你的朋友圈一定会被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新闻“刷屏”。这不是AI的第一次“崛起”,却是近年来AI再次成为浪潮的代表事件。

  “他们(AlphaGo)更注重通过计算力和算法做线性加速,机器大脑在不断战胜人脑,但问题是,AlphaGo能为大众带来什么价值?”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监吕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AI企业更注重与实际落地场景的结合,旷视科技就是这一波AI企业中的典型代表,“我们关注机器学习和人脸识别,也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十大突破技术主导者、全球50大最聪明企业并位列第11位。”

  2012年,旷视科技推出了首个人脸识别云平台,并起名为“Face++”。数年内,数以万计的用户使用了Face++的人脸识别API或SDK,让“Face++”慢慢的变成为人脸识别领域中的佼佼者。

  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究竟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双周发布现场,吕盟展示了四组看似相似度不高的人脸,通过肉眼难以判别是否为同一个人。“事实上他们都是同一个人,均通过整容或者化妆让自己会变得不一样,这样的难题用人脸识别技术能轻松解决。”

  人脸识别技术一样能应用于网约车领域,有了它,远程证明每一个接单司机都与其证件信息相符不再是难事,乘客和司机的安全也能确保。“通过AI商业化和实际场景的耦合,我们最终推动技术解决真实的生活的问题。”

  “一个是人工智能(AI),一个是物联网(IoT),我们强调的是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在双周发布现场,吕盟说出了他此次分享的两个关键词。

  为什么是AI和IoT?据吕盟介绍,旷视科技成立的前五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完成技术的“从1到N”,让AI成为技术化工具去处理问题;二是完成了商业的“从0到1”,打造众多平台化产品,试图将刷脸、机器视觉技术变成能“打穿”行业的抓手。

  构建IoT数据闭环是旷视所选择的道路。在公共IoT领域,通过AI摄像机硬件技术,形成行业物联解决方案;在个人IoT领域,结合手机场景,结合前端智能设想硬件能力及软硬结合的开发能力,打造手机上个人数据的闭环;在商业IoT领域,旷视拥有端到端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及结合人、货、场三种新零售的解决方案,最终设计出商业IoT数据闭环。

  依托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旷视打造出城市天眼系统,紧密结合城市安防、城市治理、城市交通、虚拟化治理和社会化服务五大场景。“去年,我们便在全国100多个城市有了落地化应用,帮助各地公安部门破案1500多件,抓获8000多嫌疑犯,这些都是基于旷视科技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吕盟在会上说。

  在手机领域,旷视结合前端硬件AI摄像头能力,在人脸解锁方面成功应用。吕盟介绍,“目前国内安卓平台中,70%的人脸解锁采用旷视的技术,涵盖小米、vivo、OPPO等厂商的部分机型,我们大家都希望今后能紧紧抓住手机行业,做出更多个人IoT闭环应用。”

  国内第一套非现场交通违法自动记录系统研发应用,深圳第一套高清视频抓拍电子警察研发应用,国内第一套高清“闯红灯”抓拍电子警察研发应用……这些第一的称号,都与一家罗湖本土企业有关——深圳榕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在罗湖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企业,榕亨深耕交通行业20余年,先后与同济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组成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在交通执法、交通诱导、信号控制等领域,榕亨都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

  “榕亨在国内研制出了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通信号控制管理系统,第一套国内交通道面采集系统也由榕亨集团在国内首个研发,深圳第一套非现场的执法系统则是榕亨为深圳交警研发打造的第一套管理系统。”深圳榕亨实业集团智能交通事业部总经理黎忠华在双周发布现场“秀肌肉”,据其透露,榕亨研制的“新一代ET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管理系统”将亮相高交会。

  交通拥堵、汽车尾气、交通事故等问题时常困扰市民出行,榕亨是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以交通指引为例,榕亨将交通大数据与传统交警的定点采集设备数据来进行融合,从而预估路况的交通拥堵状况及行车数量,最终为机动车驾驶者提供更多选择。

  “比如信号控制管理系统,就不光光是3个信号灯这么简单,这背后融合了政府管理者、交管部管理者的心血,也会有企业研发技术及交通大数据的综合应用。”黎忠华说。

  在黎忠华看来,城市内的智能交通设备每年都在迅速增加,但这些设备目前产生的数据依然没有联通起来,形成巨大的信息孤岛,“这么大的数据其实是一笔财富,目前没有很好的被利用。”

  如何将信息的价值深度挖掘,解决“孤岛”问题?黎忠华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榕亨今年推出的新一代的ET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管理系统,其将大数据应用和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有关技术的融合,与华为强强联合进行研发。

  黎忠华介绍,在这两种技术融合的同时,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这套系统施工周期可以缩短50%,同时造价也能够更好的降低27%。以深圳未来建设的路口总量计算,初步评估该系统或能为政府节省资金10亿元人。

  “边缘计算、数据挖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将各系统的技术在前端打通,最终形成‘交通大脑’。”黎忠华说,“在这些基础运用的条件下,我们大家都希望出行能更有序,交通能更顺畅。”

  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最难的是从0到1的阶段。作为一个老城区,罗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很辉煌,因为辖区的商贸金融产业非常发达。现在,深圳定位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罗湖自然也不希望落后。这里有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务及产业体系,加以科学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大家都认为罗湖的科学技术创新也会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比如今年,罗湖就在高交会中开设了生命健康产业展区,是希望将医疗和信息技术等结合,最终提升到精准医疗服务的水平,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我们是去年12月来到罗湖的,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未来我们也希望在产业落地上与罗湖区政府进行更广泛的合作,最终带来示范效应。罗湖是整个华南区的总部,将与旷视科技国内外分部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