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播预告 第二天,中越交流专场、结直肠肛门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脊柱骨病外科、骨关节外科共19台手术亮相,欢迎关注!
对胃各类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及机器人手术有专长,是广西最早开展机器人手术的专家。
曾留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后分别派往北京积水潭医院、美国匹兹堡、新加坡进行运动医学培训。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广西卫生厅课题两项,广西科技厅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与本专业相关SCI文章15篇,核心期刊文章10余篇。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擅长各种运动创伤和膝、肩、踝等骨关节病的诊治和康复,精通骨科运动医学和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擅长各种关节镜手术,包括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髌骨脱位、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手术治疗
1985年毕业于河内医科大学,1996年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胃肠外科专家,擅长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
曾赴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攻读胃肠外科、内窥镜和腹腔镜研究生课程,出版医学专著8本,在《越南医学与外科杂志》上发表120余篇文章。
目前任越南友谊医院院长、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医药学院副院长兼外科系主任,越南国家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医学类评审委员,越南外科和内镜医师协会(VASEL)主席,亚洲内镜和腹腔镜外科医师协会(ELSA)理事会成员。
1997年毕业于河内医科大学,2003年获硕士学位,2011年获博士学位;创伤骨科专家,曾留学法国,熟练掌握各类关节镜手术,先后参与多个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并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著作/文章出版数量近百篇。
目前任越德友谊医院副院长、越南友谊医院骨科研究所副所长、越南友谊医院上肢及运动医学外科主任、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医药学院整形外科系主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西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爱婴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
医院编制床位2750张,临床科室46个,病区70个,医技科室19个。2021年,医院门诊量284.5万人次,急诊量17.6万人次,出院人数13.2万人次,手术台数6.96万台,平均住院日为7.28天。医院在职职工4306人,其中博士445人,硕士1003人,高级职称944人。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省部级人才59人,厅局级人才75人。
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考核排名第44名,考核等级A+。医院总实力连续9年位列复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华南前三,2020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榜单位列全国第78位,2020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第72位。
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4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2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28个。在2021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排行榜中,35个专科(共收录42个)位列华南区前5名,6个专科荣获提名。
医院不停地改进革新引领区域医疗发展与服务水平。尤其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等地方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高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其中:地贫防治研究促进“广西模式”推广全国,并在全球尤其东盟形成广泛影响。儿童亲体肝脏移植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技术、骨与软组织再生技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及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等多项医疗技术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互联网+医疗”时代,医院成为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升级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上新了互联网医院3.0版,全面优化线上线下就诊流程,实现双线融合服务便捷就医新模式。
医院着力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和平台,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首批国家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一带一路”人才教育培训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单位”,承担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儿科等7个专业本硕博临床教学及培养,有8个国家专科医师规培基地、26个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有面积达8500㎡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中心,面向本科生、研究生、住培生、专培生、护理人员,形成集教学、培训、考试、科研一体化的临床能力模拟培训体系,引领广西、辐射东盟医学人才教育培训发展。
医院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外专局“111”基地1个,国家卫健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拥有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8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人才小高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及八桂学者6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5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近三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
医院构建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生态圈,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东盟国家27家重点医院友好合作,每年举办10多次中国-东盟医学论坛,建设了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中国-东盟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单位、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等6大医学合作平台,打通了线上线下跨境医疗、医师培训、学术交流等合作通道,在全国及东盟树立“广西品牌”,形成了广泛影响力。
当前,医院以高水平发展为引导,实施“五大发展的策略”,努力打造区域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医学人才教育培训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
1.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全国排名第78位,较上年提升5位,15个学科进入前50;
4.第六届中国医院评审评价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优秀单位”;
5.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大会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新锐奖、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优秀公立医院等荣誉;
8.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五年制赛道全国银奖、华南区特等奖;
11.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我院“广西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越德友谊医院始建于1902年,与河内医科大学的前身“印度支那医学院”同年创立。1904年该院以“保护医院”的名称迁至现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医院几经更名:叶尔辛医院(1943)、府尹医院(1954)、越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谊医院(1958-1990)、越德友谊医院(1991年沿用至今)。这里曾走出了胡得怡、尊室松、阮祯基、阮阳光等多位越南医学名人。
目前,该院是越南最大的外科中心、国家转诊中心,是越南卫生部认定的特级专科医院。主要承担医疗保健、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国际合作、专科业务指导、预防医学、经管、医院评定和医院管理等职能任务。医院面积30000㎡,1500个床位,拥有52间设备完善的手术室,主要开展神经外科、骨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急诊腹部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等不相同的领域的手术,并广泛开展机器人手术。现有医护人员2200多名,这中间还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32人、博士40人、硕士221人。
医院组织架构最重要的包含三个部分:行政后勤系统(医院领导班子、培训中心以及12 个行政职能部门)、临床系统(骨科创伤研究所、6个专科中心、21个临床科室)、亚临床系统(8个医技科室、1 个输血中心和1个药房)。
近年来,医院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提高医疗水平,医院先后引进最先进的医疗设施,包括:64排、256 排及512层CT扫描仪等新一代影像诊断系统;1.5 T及3.0 T磁共振成像平台;最新一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三维、四维彩超;骨密度检测仪等。
医院还拥有现代化检验系统,确保血液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测等各项专业检验的质量,更好地服务诊疗工作。
麻醉手术室拥有42个手术台和50张麻醉复苏病床,同时配备有手术显微镜系统、手术机器人、ORI手术室、复合(Hybrid)手术室、复苏设备等现代化设备,确保复杂手术及麻醉复苏的医疗安全。此外,医院也在输血科、生物组织库、肾透析科配备了现代化专业设备。
医院拥有顶尖的专家团队和现代化专业设备,致力于发展高精尖医疗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心脏手术、腹腔镜手术、颅脑手术、脊柱手术、关节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方面颇有建树。
医院主持多项国家级、卫生部级、院级科研课题,发表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方面的科研论文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许多科研论文先后在国内和国家的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人员培训方面,医院是河内医科大学、河内国家大学所属医药学院和多所卫生系统大专院校的实习基地。每年有超过3000多名学生(博士、硕士、专科医生、学士、护士等)在医院接受培训。
经过医院历代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医院得到了越南党和国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
该院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牢记越南胡志明主席“医生需如贤母”的教诲,以医术精湛、设备优良、作风专业、热心服务为宗旨,继续朝着创建越南国家专科医疗中心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目标奋斗。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结直肠肿瘤并发症管理专业委员会 (学组)委员
擅长:各类四肢及关节创伤,尤其老年髋部骨折、骨盆骨折及四肢围关节骨折;显微外科手术及各类创面修复手术等。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获“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计划支持2014年在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访学,获2019年广西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现任《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人,《中国骨与外科杂志》编委。
擅长:手部创伤修复与再造,周围神经损伤及功能重建,腕、肘关节创伤与疾病的诊治和关节镜技术。
擅长:长期专注于创伤骨科、手外科和小儿骨科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创伤骨科手外科各类急性创伤及后遗症治疗,手部畸形,肢体畸形(不等长、O型腿、X型腿等),骨感染骨髓炎、骨性疾病及骨肿瘤等领域疾病的系统诊疗。小儿骨科-四肢的骨与软组织创伤、肢体不等长、马蹄内翻足、脑瘫后遗症、步态异常、先天性多指(趾)或并指畸形、先天性巨趾、斜颈、发育性髋关节疾患(DDH)、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骨病(全身多发骨软骨瘤病、内生软骨瘤、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骨纤维结构不良等)、骨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骨样骨瘤等)、创伤后遗症矫形(肘内翻、肘外翻、膝内翻、膝外翻等)。
2014年荣获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北美脊柱协会(CAOS-NASS)国际访问学者奖学金,2015年首批入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医学英才培养计划。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科主任。
担任广西卫生计生委人工关节置换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人工膝关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骨科康复学组常务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退行性关节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诊疗和防治及骨肿瘤发病机制的基因学研究。对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大关节疾患尤其是髋膝关节疾病的人工关节置换与翻修治疗有较深的理解,对骨肿瘤的手术与化疗,个体化保肢治疗等也有深入研究。
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课题,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在医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
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骨关节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与关节发育畸形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骨坏死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保髋工作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师学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疼痛学会委员。
于区域内较早开展游离腓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复杂髋膝关节置换与翻修、四肢骨肿瘤的诊治特别是保肢手术四肢骨肿瘤假体植入重建等,有一定造诣。
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中国部委员,日本创外固定骨延长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及微血管网再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中国骨搬移糖尿病足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外固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慢病学院伤口分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骨外固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起国际及国内首先创新性运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至2020年1月已治疗516例病人,保肢率高达96.1%。
2015年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发表国内首篇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中文文章,开创并推动了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2019年在著名顶级骨科杂志《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上发表了世界首篇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的英文文章,向世界提出了糖尿病足治疗的中国原创方案。
2020年主笔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专家共识于中、英文杂志发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曾先后前往北京积水潭医院及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完成膝关节,髋关节及踝关节等亚专科培训及学习。
日本国熊本机能病院访问学者,对退行性关节炎和骨坏死的保髋保膝治疗及人工关节置换,运动损伤的微创关节镜治疗有较深研究,区内率先开展机器人导航下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擅长下肢膝、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现担任广西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秘书,广西医师协会第届内分泌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运动医学关节镜联盟委员。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第九医院参加关节外科、四肢关节镜外科及足踝外科等骨科亚专科进行了系统专业培训。
服务号: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可预约挂号、智能导诊、在线诊疗、开药、查询检查结果等。